原名法華寺,地處大同以北的天鎮縣城內西街,始建於唐代。該寺坐北向南,規模宏大,總面積5500平方米,是一完整的明代寺院建築羣,被譽為“關北巨剎”。
該寺結構嚴謹,造型別致,總體佈局為三進院落,主要建築有山門、金剛殿、鐘樓、鼓樓、大雄寶殿、釋跡殿、毗盧殿、觀音殿和地藏殿等。
大雄寶殿前的鐘鼓樓是寺內最有特色的建築,它始建於元朝,在建築樣制上吸收了塞外遊牧民族的帳篷頂式樣,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在第二進院落中,有一座釋跡殿,殿內的壁畫是慈雲寺一絕,在百餘平方米的牆面上,繪製着色彩豔麗的壁畫,內容以佛教故事為主,形象生動,線條流暢,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此殿後為毗盧殿,殿兩側的木雕藏經閣內,原本存放着《三藏全書》,共計8800多冊,後移往他處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