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嶺原名牯牛嶺,因嶺形如一頭牯牛而得名。19世紀末,英國傳教士李德立入山,租用了牯牛嶺的長衝,在這裏興建住宅別墅,逐步開發,並按其氣候清涼的特點,據英文Cooling的音譯,把牯牛嶺簡稱為牯嶺。
牯嶺是廬山的中心,不僅為廬山旅遊接待和療、休養的服務中心,而且是通往各景區、景點的交通樞紐。這裏三面環山,一面臨谷,海拔1164米,方圓46.6公里,如一座桃源仙境般的山城。
牯嶺分為東、西兩谷,廬山主要景點分佈其中。這裏地勢平坦,峯巒葱蘢,溪流潺潺。青松、丹楓遮天蔽日。近千幢風格各異的各國別墅依山就勢而築,高低錯落,瀟灑雅緻,點綴在萬綠叢中,與週圍環境十分和諧,為國內少有的高山建築景觀。
解放後東西谷均闢為療、休養,旅遊接待區。療養院、休養所、賓館、飯店星羅棋佈,接待來山遊客。
牯嶺街,山上最繁華的地方,近廬山電影院。這條自東向西略成弧形的半面街道,蜿蜒於牯牛嶺西麓,依山而建。商店、旅社、餐廳、書店、酒樓、車站、咖啡廳、舞廳、商場等服務設施均掩映在綠蔭叢中,形成天街雲市般的山鎮。這裏不僅是廬山政治、經濟、文化、旅遊接待和療、休養的服務中心,而且是通往各景區、景點的交通樞紐。
牯嶺街街心公園,位於牯嶺街的一端,建於1954年,後於1987年重修。公園南背牯牛嶺,北臨剪刀峽,傍嶺臨谷壘壩築土而成,面積為5000平方米。2000年又擴建5000平方米。公園呈三角形。
園內曲徑小道,蘑菇亭昂然。茂林嬌花,芳草萋萋。園中央築有一個半月形大花壇,壇上安放着一頭卧即待起的石牛。石牛由數塊巨石鑲嵌而成,約高2米,長4米。造型生動,融合雕鑿、圓雕、浮雕等技法,具有抽象的神韻,使一頭強勁有力的牯牛借石質而生。基座上鐫有現代書法家啟功題寫的“牯嶺”二字。這頭石牛表達了鮮明的主題,是牯嶺的象徵。
如今盛夏時節,避暑消夏的遊人雲集這裏,清晨看日出,午間戲碧水,傍晚觀夕陽。夜幕降臨,在廬山牯嶺街心公園,還可賞牯嶺正街和窯窪一帶萬家燈火,彷彿是天上的銀河在閃爍。
廬山名人別墅:為國內少有的高山建築景觀,譽為“萬國建築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