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站蚌埠禹王宮地圖來源於Google地圖,蚌埠禹王宮旅遊地圖,是您到禹王宮旅遊的好幫手。
蚌埠 禹王宮介紹
位於荊塗山風景區。又稱禹王廟、塗山祠,始建立於公元前195年的塗山之頂,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是祭祀大禹和禹妻塗山氏之地。
古禹王宮曾有五進院落、殿堂十座,鐘樓、鼓樓等房屋40餘間,後歷經戰火,損失嚴重。解放後經數次修繕,尚存二進,現已成為皖北地區較大的全真派道觀,也是全國現存的、處於山峰頂端規模最大的道教宮觀,內含清道院、純陽道院、長春道院、蒼龍閣等殿堂。
宮內有千年銀杏兩株,大可數圍,非常罕見。西北角有了望臺,登臨將荊塗翠峰盡收眼底,西南有啟母石(又名望夫石),如正襟危坐的婦人脈脈遠望,相傳為禹妻塗山氏望夫所化。
歷代文人名宦狄仁傑、柳宗元、吳文魁、蘇軾、蘇轍、宋濂、鄧石如等,均曾來此遊覽憑弔,留下大量詩文銘刻。其中最著名的,要數今珍藏於廟壁的蘇軾《濠州七絕·塗山》詩碑刻,以及鄧石如的“曠覽平城”摩巖題字。
歷史小知識:
蘇軾《濠州七絕·塗山》:川鎖支祁水尚渾,地埋汪罔骨應存;樵蘇已入黃能廟,烏鵲猶朝禹會村。
鄧石如:清代書法家、篆刻家、書法金石學家、文壇泰斗、經學宿儒,鄧派創始人,人推“書法清代第一”,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