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豐元年(1078),蒙城縣令王競始建莊子祠,蘇軾為記:“莊子蒙人也,嘗為蒙漆園吏。沒千餘歲而蒙未有祠之者,縣令、祕書丞王競始作祠,求文以為記……。”此祠堂建於渦河北岸漆園故址,主要建築有逍遙堂、夢蝶樓、觀魚臺等。每年祭祀,從未間斷,至明朝天順年間被洪水淹沒。《莊子祠堂記》收在《蘇東坡全集》中。
明萬曆8年(1580),知縣吳一鸞於縣城東關重建。重建的莊子祠堂規模宏大,頗為壯觀。有逍遙堂、夢蝶樓、卷篷各三間,道舍三間,魚池橋一座。左為夢蝶樓,右為觀魚臺。逍遙堂居中,堂中塑莊週像,每年春秋祭祀。明崇禎5年(1632),知縣李時芳重修逍遙堂,增建五笑亭,闢池為莊子濠上觀魚園,並新撰《新修莊子祠記》,刻碑立於祠內。門前立丈餘高的石碑,鐫刻“莊週故里”四個大字。
現存莊子祠是蒙城縣政府在宋代莊子祠舊址上新建的,總佔地面積52畝,總建築面積1086平方米,全祠由祠堂建築群與萬樹園兩部分組成。主要建築有大三門、影壁、山門、逍遙堂、古衡門,濮池、五笑亭、觀臺、觀魚橋、夢蝶樓、南華經閣、東西碑廊、道舍、客舍等。
門票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