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又名葉榆城、紫禁城、中和鎮,位於下關以北13公里,背靠蒼山,面臨洱海。
據文獻記載,它城牆高2丈5尺,厚2丈;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上有城樓,分別叫做通海、蒼山、承恩、安遠。城的四角還有角樓,也各有名稱為穎川、西平、孔明、長卿。城牆的外牆為磚,上列矩碟,下環城溝。城內市井儼然,佈局呈棋盤狀,從南到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有8條巷。
古城外有條護城河,城內街道都是南北、東西走向,是典型的棋盤式佈局。古城的建築為清一色的青瓦屋面,顯得十分的古樸。
另外,大理人愛花,每戶都有花園,名貴的大理山茶花,杜鵑花,素馨蘭爭奇鬥豔。蒼山雪泉進城過街,向東直奔洱海。
交通從下關坐2路再轉乘4路,約40分鐘即可到達古城。另外,遊客也可乘位於建設路和文化路上的小巴前往,約30分鐘可到達古城。遊客在大理古城內遊覽,主要靠步行。
如乘火車到大理,可直接在大理火車站坐8路公交車,終點站就是大理古城。
門票在古城內遊覽,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