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朔州古城與元末明初朔州城,位於現朔州市朔城區,是山西省現存較早、殘垣儲存較完整的古城之一。
古城城垣的確切建築年代,據《朔州志》記載,創建於北齊天保八年( 557),其週長九里十三米,為土城夯築城垣。隋、唐、遼、金各代沿用,距今已有1439年的歷史。它是在秦漢馬邑城舊址上擴建而成的。元末明初,省去西北城垣之半,並利用東南隅北齊城牆重建朔州城,明洪武三年(1370)包磚。
北齊古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800米,東西寬1600米,週長6800米,總佔地 288萬平方米。現存城牆殘高約 8米,底寬約15米,頂寬約10米,城牆上部建築構造現已不明。
元末明初所建立朔州城,包於北齊城內西南角,當時城牆高12米,堞高 2米,總高14米,週長4000米,有甕城四座,角樓四座,敵樓12座,門樓4座,煙墩4座。四門東曰文德門、西曰武定門、南曰承恩門、北曰鎮塞門。現存除南城牆、城門、西城牆、城門、甕城保留外,其他建築皆已毀去。城內街巷及佈局基本保持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