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境外租車 » 世界地圖 » 中國 » 綿陽 » 郪江古鎮旅遊地圖
加載數據中,請稍後
聲明:本站綿陽郪江古鎮地圖來源於Google地圖,綿陽郪江古鎮旅遊地圖,是您到郪江古鎮旅遊的好幫手。
綿陽 郪江古鎮介紹
    古鎮位於三台縣城南47公里處,南臨郪江,東濱錦江,建於兩江匯合處。 
從郪江鎮政府門口立着的兩尊輪廓模糊的石獅開始,古鎮的風貌就漸漸展開了。寬3米左右的街道兩邊,清一色木製小清瓦平房的明清民居相迎而立,像是江浙一帶的小鎮。房子的屋檐都向街心伸出,用木柱支撐,在門前形成了一條遮陽避雨的走廊。平日,街坊鄰居在廊下吃飯、喝茶、擺龍門陣。趕集的日子,廊下襬起一個個小攤,也就成了人氣旺盛的市場。木柱上隱約可見精美的浮雕圖案和橫樑上的鏤空雕刻。
    老街上地遺蹟主要有地主廟、廣東會館、黑神廟、王爺廟、武聖宮、觀音堂和壇神廟等。

    郪江古鎮至今有2000多年曆史,與東南大小獅山隔江對峙,形勢險要,風光優美。錦江、郪江兩岸20裏的山崖峭壁間,漢墓極多,遠遠望去,墓穴密若蜂房,總數不下萬座。
    郪江漢墓
    郪江崖墓羣是中國四大漢墓羣之一,散落在以郪江古鎮為中心的河灣山巒間,主要分佈在金鐘山、泉水壩、松林嘴、天平土、銀杏溝等處,經普查有上萬座,實地勘查暴露的有1638座。崖墓的時代早晚不一,多以東漢墓為主,規模大小不一。結構上,多室墓均在中軸線上,一般可分墓道、墓門、前室、中室、後室、側室和耳室,墓內利用山巖鑿有台階、水溝、壁龕,灶案、櫃、棺台、牀等附屬設施。很多墓有圓雕、浮雕、線刻等裝飾雕刻,還有一些墓內有彩繪。值得一提的是金鐘山一號墓的“狗咬耗子圖”、紫荊灣三號墓的“鳧鴨圖”、松林嘴一號墓的“推門探望圖”、柏林坡一號墓的“春宮祕戲圖”等刻工精細,神態逼真,構圖精巧,堪稱國寶。“狗咬耗子圖”更是成為郪江漢墓的標誌性圖案。
    金鐘山漢墓羣就在郪江老街後面,漢墓羣均建在崖壁上的一個個山洞裏,山崖上開鑿出來的墓室,大的近百平方米,有真正的三室一廳,小的也有十幾平方米。崖墓相當豪華的,沿墓室門進去一般是一條有台階的通道,左側有廚房,依山石雕刻的灶台、水缸、儲藏櫃等一應俱全,還有一個獨立的衞生間和一個鞋櫃。右邊是客廳,再往前右邊是偏房,左邊才是墓室正廳,巨大的石棺雖然頹敗破舊,但“氣勢”還在。而且墓室中有許多浮雕、圓雕和彩畫藝術作品。與遠古人生活密切相關的狗、羊、馬、鹿、猴、魚,以及刀、弓、箭、戟等也多有反映,以“狗咬耗子圖”為代表。

    小貼士
    每年農曆五月二十八日,週圍十里八鄉的善男信女都要到郪江趕“城隍廟會”。這一天,牛頭、馬面、吳二爺、雞腳神、閻王要出面“巡視”人間,懲惡揚善,教化信眾;善男信女打着“陰陽界”的招幡、彩旗、金龍、葉符、龍幡,抬着王爺“祈雨”。“祈雨”在中國古代文獻中稱為“雩”,有文字記載的“祈雨”活動始於殷商,興於春秋,全盛於漢。“祈雨”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便幾乎絕跡了,但在郪江這個古鎮卻至今保留着這種流傳了數千年的民間活動。       
    金鐘山漢墓中的壁畫“狗咬耗子”在地震中被掩埋,目前還沒有恢復。    郪江古鎮距今2000多年曆史,是先秦郪王國都城,也曾作為秦漢以來郪國的縣治和三國蜀漢時期的郡治所在,元代時還做過四川省的省府,至今還完好地儲存着戰國時的郪王墓、漢晉的崖墓、唐宋時的摩崖造像、明清時的民居建築、街道、寺廟和石橋。
交通    郪江古鎮位於三台縣郪江鎮,可先到三台,之後轉車到郪江。門票    古鎮不設門票,漢墓門票20元。
綿陽 郪江古鎮週邊地區地圖
綿陽 郪江古鎮週邊景點地圖
查看綿陽的詳細天氣郪江古鎮天氣預報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郪江古鎮全年天氣概況
  • 日均最高氣温(℃)
  • 日均最低氣温(℃)
  • 平均降水總量(mm)
  • 平均降水天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