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巖景區,地處甌江支流虎跡溪畔,位於麗水市區西北28公里的老竹畲族鎮,景區面積2.5平方公里。是省級風景名勝區,整個景區屬典型丹霞地貌,因東、西兩巨巖對峙而得名。
明代何鏜稱“東西巖”:“海內稱十八洞天……惟青田石門為最勝,縉雲仙都為最奇,而竄窿崛起,怪偉環峙,莫過於定宣邑之東西巖。”、“相當媧皇補天時,失手墜地驚霹震。以疑混沌葬於此,腦脂化土皮為石。”
東西巖以雄偉壯觀的懸崖絕壁、峽谷風光,星羅棋佈的古洞石室,民族風情為特色。
景區有赤石樓、卓筆峯、清風峽、穿身洞、十宇峽、石樑飛虹、將軍巖、劍劈石、桃花洞、七女峯、玉甑巖、水簾洞天、西明洞等景點。
區內還有馬尾松、杉木、木荷、香樟、泡桐、板栗、柿子、楊梅、油茶、杜鵑、山植等花木及大片竹林,風光秀麗,景色宜人,引人入勝,令人流連忘返。
十字峽:卓筆峯之北,由四塊巨巖組成十字形山峽,遠望自成一體。峽長30餘米,兩邊巖壁凹凸相應,最寬處僅2米,最窄處不足半米,人需側身而過。在十字峽口抬頭仰望,猶如坐井觀天,別有幽趣。
石樑飛虹:在十字峽以北。一半月形巨巖凌空橫懸,猶如彩虹,寬5米,長35米,所謂:“靈境迥開天一張,飛樑高跨石千尋。”後倚峭壁,中隔1米,昂首仰望藍天成一線,其間有一小瀑,無雨自涔。此處還有許多象形奇石,有海獅、海豹、孔雀、蛟龍等。
將軍巖:古時東西巖十景之一,位於赤石樓西北側,高62米,巖上有兩小洞,形似巨龍雙眼,稱龍眼巖,其下一塊山巖,側面似一穿甲戴盔將軍,威風凜凜,怒目前方,稱為將軍石,古人稱曰:“雄峙天門石,羣峯視短芽。將軍休誤虎,努力射狼牙。”
劍劈石:位於將軍巖北側,高67米,寬40米,通體平直訝人。相傳為呂洞賓劍劈而成,另一半背至永康,為現時方巖。
桃花洞:古時東西巖十景之一,在劍劈石前,由巨石相互依撐而成。洞分兩層:上洞深14米、寬7.5米、高20米;下洞深15米、寬10米、高5米。洞中怪石嶙峋,僅勇者方可至上洞。洞前有桃樹數株,花開逢雨時,落英繽紛,花落水紅,故名桃花洞。古詩云:“雲深仙路杳,花落流水紅。直到清虛府,天台另徑通。”
七星巖:在西巖以西,主要由夫妻巖、禪師巖、金猴巖、雙猴巖、神龜巖、大懸巖、紗帽巖等七個姿態各異、高數十米的峯巖組成。遠望山崖上七塊山巖高低錯落有致,又如七個美麗的仙女,正在欣賞人間美景。峯險巖奇,景旬壯觀,故又稱“七女峯”。
玉甑巖:古時東西巖十景之一,在東西巖入口的西北方向,有一圓柱形巖石突兀而起,高20米,佔地1.5畝。因為形似飯甑,故事片稱玉甑巖。若天氣晴朗,可見巖頂上熱氣蒸騰。村民們説:“玉甑冒氣,五穀豐登。玉甑冒氣長,家家米飯香。”有詩云:“不炊空設甑,自有野煙燻。涵育煙温氣,蒸成乃岑雲。”遠望又似一古代戴盔的軍士頭像,威武雄壯,氣宇宙軒昂,在守護着東西巖的大門。
水簾洞天:石樑以東,西巖壟水庫之北。由上下互相穿通的兩洞組成。上洞洞口處,一巖挺拔,似出洞鳳凰,背部棕綠色,有伸頸展翅欲飛之勢,名鳳凰洞。下有小瀑如簾,匯入深20米的下洞,洞內溪穿亂石,中有跌水,故稱水簾洞。
東西巖景區導遊圖
畲家風情:東西巖腳的沙溪、道弄源、黃藍三個畲族村保留和恢復了一些傳統的畲族習俗。每年農曆三月三、九月九、八月十五為畲家歌節,屆時畲家男女老幼,身着傳統服飾,載歌載舞,以示歡慶,頗富情趣。
交通麗水市旅遊集散中心旅遊車站(大洋路192號)每天都有到老竹鎮的專線中巴車,票價8.5元,車程約45分鐘。下車後坐三輪車進入景區,價格在2元/人左右。
門票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