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數據中,請稍後天都峯海拔1830米,與蓮花峯、光明頂並稱為黃山三大主峯,是三峯中最險峻的一座。“天都”意為“羣仙所都”、“天上都會”。
據山志載,唐代島雲和尚曾歷經千險,從東側攀崖,始至峯頂。他是現存文字記載中登上天都峯的第一人。明代普門和尚率眾僧,從西側攀援,亦登峯頂。後人即從天都西側鑿石成道,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建登峯梯道,長3裏,有1564級台階,194根石欄干和600米鐵索,保障了遊人安全攀登絕頂。
天都峯是鳥瞰黃山壯麗全景的理想之處,因此人們説,不登天都峯,等於一場空。天都峯雖高不及黃山的主峯蓮花峯,但其險峻程度則絕非蓮花峯可比,百丈雲梯幾乎直上直下。古時候,天都峯無路可登,能夠登上天都峯者寥寥,唐代釋島雲,慕東國僧擲缽神異,來遊黃山,成為有記載的登天都峯第一人。他曾在絕壁上留下《登天都峯》一詩:“盤空千萬仞,險若上舟梯;迥入天都裏,回看鳥道低。他山青點點,遠水白悽悽;欲下前峯瞑,巖間宿錦雞。”
天都峯峯頂平如掌,有“登峯造極”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數十人。室外有石,形如醉仙斜卧,名為“仙人把洞門”。另有石如桃,稱為“天都仙桃”。有“登峯造極”等石刻。極目遠望,雲山相接;俯瞰羣山,千峯競秀。古詩有句:“任它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
1965年5月,董必武題詠:“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大雄無與並,蒼渾莫之先。今有民謠:“不到天都峯,白跑一場空。”意為遊黃山而不登天都,等於虛此一行。1983年,在半山寺上方,從天都峯腰另闢新徑至天都峯頂,又增添了新的景點。
峯內還有仙人把洞門、鯽魚背、天橋、百丈雲梯、松鼠跳天都、天上玉屏、童子拜觀音、金雞叫天門、二僧朝佛等景點。
貼士:2010年從4月1日起,黃山風景區的天都峯和西海大峽谷兩景點結束冬季維護期,開始重新對國內外遊客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