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市清真寺大多在明、清及民國時興建。建築風格吸收阿拉伯建築特徵,按中國宮殿式建築建造,以禮拜堂為主體,水堂、教室、住房等建築為陪襯,總體佈局多為四合院式,大殿及主要配殿都是大木起脊式建築,斗拱屋頂帶前卷及後殿的式樣,規模宏大,建築精美華麗,歷史上曾多次毀而復建。
1979年後重建的清真寺多用現代建築材料和技術,建築風格各異,主要有宮殿式、阿拉伯拱形穹頂式,也有中阿兩種建築風格合壁式。其中座落在新西路的清真老華寺、位於韓家寺129號的清真韓家寺、前河沿清真寺位於新西路14號的清真前河沿寺等整體建築設計奇妙,都是西北地區很有特色的建築。
拱北主要指虎菲耶、嘎迪忍耶、哲赫忍耶等學派的門宦始傳人墓廬,也稱金頂,是門宦穆斯林教徒舉行宗教活動的中心。較大的拱北由門宦始傳人的墓廬、禮拜堂、歷代傳教繼承人墓羣及其他附屬建築組成。其中金頂是主體建築,多為磚木結構,有三層八卦、二層六卦、一層四卦,形成臨夏市特有的伊斯蘭教建築體系。其中與紅園相鄰的大拱北、座落於臨夏市城北北寧路10號的榆巴巴拱北都很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