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源洞兩側,薈萃了自宋以來摩崖石刻200多段,約佔鼓山現存摩崖題刻480多段的一半。真、行、草、隸、篆諸體俱備,猶如一座天然石刻書法寶庫,譽為“東南碑林”。題刻中有宋刻近百段,元刻12段,明刻30餘段,清朝至今百餘段。
其中尤以宋代名書法家蔡襄的“忘歸石”,施元長的“喝水巖”以及理學家朱熹的巨大“壽”字,民族英雄李綱和當代郭沫若等題詠石刻,最為著名。
喝水巖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相傳900多年前,湧泉寺祖師神晏法師在此誦經,嫌洞下澗水喧譁,便大喝一聲把流水止住。從此,澗水改道從東側半山觀音閣石壁湧出,原來的溪澗也就乾涸了。因此,“喝水巖”的“喝”字,在這裏不念第一聲,而年第四聲,是“喝斥”的意思。
感謝網友肥狼提供圖片
湧泉寺山門東邊,有一石砌拱門,上書“靈源深處”。傍崖而下石階60餘級,中裂一澗,寬約3米,深約10米,有似石洞,故名“靈源洞”。因為“喝水巖”石刻,這一帶又統稱“喝水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