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數據中,請稍後息烽集中營建於1938年11月,其前身是國民黨南京陸軍監獄在此設立的祕密監獄。先後囚禁過共產黨人、抗日愛國將領、新四軍幹部、進步人士和愛國青年等1,200多人,人們熟悉的“小蘿蔔頭”宋振中就曾被關押在這裏。
息烽集中營四面崇山峻嶺,古樹參天。山裏有湖,有洞,地形隱蔽險要。息烽集中營本部控制面積約2千方千米,設監獄八棟四十三間。監房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字命名。稱為“忠齋”、“孝齋”、“仁齋”等等,其中“義齋”為女監獄。
軍統內部稱重慶望龍門看守所為“小學”,稱重慶白公館、渣滓洞監獄為“中學”,息烽集中營所關押的則是從全國各地押來的“要犯”,稱之為“大學”。“案情”重大的革命志士從“小學”轉囚於“中學”,再進一步轉囚於“大學”,特務們稱之為“升學”,而留學則是處死的黑話。
1997年5月,闢為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息烽集中營位於息烽縣城南6公里,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統局設立的監獄中規模最大、管理最嚴、關押人員“級別”最高的一所祕密監獄,由設於息烽陽郎壩的本部和玄天洞囚禁處組成。同在息烽境內的息烽温泉則處在縣城東北面41公里處。
集中營門口有著名的陽郎辣子雞火鍋。
交通息烽集中營舊址位於貴遵高速公路旁,每日有班車往返。在貴陽市延安西路社會客運第一服務車站乘中巴車,8:00-17:00,每班20分鐘。
門票15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