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山大覺禪寺,俗稱雲門寺,位於乳源瑤族自治縣城東北6千米的雲門山慈悲峯下,創建於五代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由雲門始祖慧能七傳弟子文偃禪師所建,距今已有1080多年,是我國佛教禪宗五大支派之一雲門宗的發祥地,也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
交通
雲門寺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整座建築物莊嚴雅靜,風格獨特,寺廟香火鼎盛,除放生池外,殿廳堂樓等共180餘處連成一體。寺內保留着一批國家重點保護文物,較為著名的有距今1000多年的《大漢韶州雲門光泰禪寺院故匡真大師實性碑銘並序》。 雲門寺前有觀音山,後有桂花潭,每到金秋時節,這裏桂花遍地,一派燦爛景象。
雲門寺曾鼎盛於北宋,南宋後逐漸衰微,1943年,當代高僧虛雲和尚由曹溪移錫雲門寺,經九年重建,使該寺得到振興。“文革”十年,雲門寺又遭到了嚴重破壞。落實宗教政策後,雲門寺得到大規模的修復擴建,並蓋有教學大樓,創辦了雲門佛學院。
雲門宗的佛學思想可用三句話來概括,即“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只有“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才能達到自覺悟道。雲門寺山水極佳,有桂花潭、出米石、九仙巖、慈悲峯、鐘鼓石等山水名勝,是海內外聞名的旅遊勝地。
可從韶關乘旅遊車去,同時與瑤寨並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