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津楼是凌云山的一大景观,雄踞在后半山的山道上。从山顶俯视,好像于青山绿水间突然出现的世外仙境。从山下仰视,却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壁津楼原址在乐山城南,建于宋代。据《水经注》和宋代魏了翁《璧津楼记》记载,“璧”字取青衣江出璧玉,“津”字是渡口的意思,故名璧津楼,已毁。现建璧津楼的地方原是祭祀川主神像的洪川庙。
新建璧津楼具有明清寺庙建筑的特色,依山取势,不拘一格,牌楼正坐石阶,右面沿崖端建有15米长廊,左面向上依次排列三层楼房,并有一小院落,整个璧津楼参差而紧凑,碧瓦朱楼,组成一个辉煌秀丽、雄壮雅致的仿古建筑群。
由璧津楼长廊望去,脚下江水碧绿,远处宽阔的江面上,波浪起伏,像片片璧玉闪烁,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璧”字;再向左下方看去,乌尤古渡历历在目,“津”字之意也就明白了。站在璧津楼上,近观乌尤,远眺峨眉,与山上其他地方观感又有所不同。尤其是微风过处,江涛树声,时远时近。夜晚明月高照,在江上洒下道道金光,竞使人忘却身在何处。璧津楼悬匾上题“闲听秋声,静眠凉月”,“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等正是这一意境的恰切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