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數據中,請稍後相傳,唐貞觀年間,應唐太宗李世民邀請,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派弟子蓋斯、吾外斯,萬嘎斯三人來中國傳教。萬嘎斯病逝廣州,蓋斯和吾外斯到達長安,受到唐太宗的歡迎。回國途中,吾外斯病逝於河西之回回堡,蓋斯則於唐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歿於星星峽,被草草掩埋。後來,哈密回王派人在星星峽為其修建一座拱背。
《新疆圖志》記載:“星星峽麓有回紇墓。……土人為醵金建屋,覆其壟,禱輒響應,匾額充棟,亦有施錦幢墓上者,恆積尺許”。後來拱背被拆毀,民國28年(1939年)時由哈密伊斯蘭教徒發起,修建了現在的蓋斯墓,將蓋斯遺骸由星星峽遷葬於此。
蓋斯墓為伊斯蘭式建築,高約10米,下部方形,上部為拱式圓頂,頂部用綠色琉璃瓦鑲砌,四週有廊簷,是一座融阿拉伯與漢族建築風格於一體的建築物。墓地四週築圍牆,牆內栽植各種樹木花草,環境尤為典雅幽靜。蓋斯墓有世界上儲存不多的伊斯蘭教先賢的遺骨,是伊斯蘭信徒朝的重要聖地之一。許多不能去麥加朝聖的伊斯蘭教徒,紛紛來這裡朝拜。朝拜者所獻錦幛掛滿墓內牆壁,疊蓋在“聖人”墳上。
位於新疆哈密市西郊的蓋斯墓又稱“聖人墓”、“綠拱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