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境外租车 » 世界地图 » 中国 » 怒江 » 丙中洛旅游地图
加载数据中,请稍后
声明:本站怒江丙中洛地图来源于Google地图,怒江丙中洛旅游地图,是您到丙中洛旅游的好帮手。
怒江 丙中洛介绍


导游

丙中洛位于怒江州贡山县最北部,距县城茨开镇42公里,海拔1750米。东邻迪庆州德钦县,南连捧当乡,西接与缅甸接囊的独龙江乡,北邻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

介绍

丙中洛是滇西北三大山脉(高黎贡山、怒山、云岭)与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而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区,两山夹一江,形成明显的高山峡谷地貌。境内有国家级4A景点3个,即:怒江第一湾、石门关和丙中洛田园风光。

丙中洛是一个典型的人神共居的仙境,周围的群山中有十座有名有性的神山,且每座神山都有自己的神主。除此之外,每个奇峰怪石,每棵大树,每个菁沟都有自己的神灵。境内居住有藏 怒、傈傈、独龙等少数民族,人文景观奇特。

怒江第一湾

怒江流经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为怒江第一湾。

石门关

沿丙中洛溯江而上就来到石门关,一路夹江而行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绝壁从江边垂直而起,直冲云天,形成一道500多米高近200米宽的巨大石门,怒江从石门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

田园风光

雾里村(五里村、翁里村):驴友攻略中常常提起的“中国最美村庄”,雪山脚下的一片小小村庄,疏落有致的房屋,周遭的田地春夏油绿,秋日金黄,白云与炊烟在半山腰交汇,高黎贡山冰封的雪山顶若隐若现,安静的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秋那桶村: 怒江大峡谷北端的最后一个村子,一个安静的、晒满阳光、透着青麦气息的小村庄。村里的老教堂,中式的房屋,顶上却立着木制的十字架,有满脸皱纹的藏族老人坐在教堂前晒太阳。

活着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在云南已基本为现代交通所取代,唯有丙中洛通往藏东南地区的马帮队仍在古道上穿行。这条活着的茶马古道,始于丙中洛,沿峡谷溯怒江北上,通往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察瓦龙乡政府所在地扎那,全长70公里。这条路既是滇藏古驿道,也是现在察瓦龙沟通外界唯一常年通行无阻的道路。沿途经过石门关、那恰洛峡谷等景点,马蹄声声、空谷传响,古意盎然。

日出日落

丙中洛自然环境奇特,使丙中洛靠南边的地方有一天两次日出日落的奇妙景观。冬至上午,太阳从碧罗雪山缓缓而出,太阳在狭长的天空行走不到两个小时,就匆匆地落入矗立在丙中洛西南角的贡当神山背后,时隔半个小时,太阳又一次从贡当神山背后露出歉意般的万道霞光,半个小时后才落入高黎贡山的背后,形成丙中洛一天两次日出日落的奇妙景观。

提醒:10月到次年4月是最好的旅游季节。10月份衬衫加外套就行。如果到独龙江或秋那桶,要准备步行的鞋。


美食

这里的早点多是酥油茶加苦荞粑粑,粑粑很香。还有皮巴肉,到了丙中洛乡一问就会有 。这里的土鸡很不错,个头超大,一般都在3斤多,吃一只要120多元。另外,当地还有蛋酒、肉酒、醋酒等饮品,去的话可以尝尝。


住宿

丙中洛乡近几年来大力发展旅游,现在的旅馆不少,条件一般,有粮管所公寓,民政福利院,重丁村大妈家,价格都很便宜。丙中洛乡有玉洞宾馆可以住宿,旺季标准间100元左右,淡季可以讲价。 

发展旅游之后,当地也有农家接待点。重丁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庄,村里有几家人都从事接待,比较有名的是丁大妈家,30元/人左右。

提醒:在怒江一带的住宿要小心跳蚤,最好带睡袋。秋那桶村里只有农家住宿,想要在那儿住的话最好自备防潮垫。

 

交通

去丙中洛交通不便,路况不好,车速慢,有时还会塌方,所以出行应该留足时间。交通以班车为主,包车价格奇高,即使是从六库到丙中洛乡,本地司机也不愿意开那么远的路。

去丙中洛的线路是昆明-大理-六库-贡山-丙中洛。昆明-六库614公里,每天有3-5班卧铺客车,车程16-20小时。昆明-贡山有一班卧铺车,不是每天都有,车程约24小时,票价156元。六库-贡山有中巴,车程8小时,35元左右。贡山-丙中洛中巴,车程1.5小时,8元。

丙中洛乡到秋那桶15公里,通车的只有11公里(朝红桥下车,10元),剩下的土路只能徒步。从重丁村出发步行4小时,线路:重丁村-四季桶-雾里村-朝红桥-那桶村公所(尼达达)-茶马古道(一段)-那桶村教堂。

 

门票

100元

怒江 丙中洛周边地区地图
怒江 丙中洛周边景点地图
查看怒江的详细天气丙中洛天气预报
晴

5℃ ~ 20
小雨转阴
小雨转阴
7℃ ~ 17
小雨
小雨
10℃ ~ 17
中雨转多云
中雨转多云
8℃ ~ 18
晴转多云
晴转多云
8℃ ~ 22
多云转中雨
多云转中雨
7℃ ~ 22
丙中洛全年天气概况
  • 日均最高气温(℃)
  • 日均最低气温(℃)
  • 平均降水总量(mm)
  • 平均降水天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