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湖州市南郊金蓋山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下菰城東南臨東苕溪,北依金蓋山,是戰國時楚國菰城縣和秦置烏程縣的縣治,下菰城因“城面溪澤,菰草彌望”故名。建於戰國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
下菰城遺址是我國東南各省古城遺址中年代最早,儲存最完整的一座。
下菰城內城外城兩圈,外城(重城)面積約20萬平方米;內城(子城)位於外城的東南隅,面積約8萬平方米。下菰城城牆均用黃土夯築,下菰城城牆高6-9米不等,上部寬3-5米,底部寬20-30米,斷面呈梯形。
下菰城的城垣中夾雜有印紋陶、原始青瓷和夾砂陶片等。附近山頂上分佈著百姓傳說中的古代“峰火墩“的建築,近代考古界稱為土墩墓、石室墓。
現下菰城遺址內城築有下菰城遺址紀念牆,高3米,寬18米,用花崗岩砌成,上面刻有下菰城的悠久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