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峯,有一寺,名圓通庵。因寺臨峯而建,久而久之,峯名便取代了寺名。圓通庵造於萬丈峭壁之上,建築奇特,工程艱鉅,有人把它比作宋代建造的“妙高台”。
殿宇兩層,前殿上下6間,後殿樓閣十餘間。後殿南有小院,一條山石小路婉蜒通向澗底,為僧人汲水之徑。兩殿之間有一小巷相通,從巷道小門俯視,下臨萬仞深淵,十分陡險。
觀音巖下,石峯如柱,古鬆挺秀。其間有一觀音洞,此外還有“太極洞”、“犀牛望月”等勝景。離庵沿階而上,可至古拜經台。
“水月觀音”:觀音峯圓通庵門前,有一奇石,聳出峯端,酷似佛寺塑繪的“白衣觀音”形象,在無邊無際的雲海上,又似“水月觀音”。尤其是在晚霞放彩時,夕陽殘照裏,顯得愈加絢麗多彩。
交通由吊橋(半山寺)拾階而上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