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境外租車 » 世界地圖 » 中國 » 蘭溪 » 曹聚仁故里旅遊地圖
加載數據中,請稍後
聲明:本站蘭溪曹聚仁故里地圖來源於Google地圖,蘭溪曹聚仁故里旅遊地圖,是您到曹聚仁故里旅遊的好幫手。
蘭溪 曹聚仁故里介紹
    梅溪源  有今古二義。古名之梅溪,源出黃茅山,因黃茅山為“宋錢遹、梅執禮二尚書之居隸焉”,故為紀念抗金名臣梅執禮而謂梅溪。今日所稱之梅溪,係指“通化一鄉梅溪之流域也”。梅溪之正源在雷公山,即西雷公離峯巔二里地之崖壁。 

    龍門山  位於“龍城”之東北角,即樹塢坑山壠口,因“峯巒邃窈,巨石峭崎,儼如門扉”,故名。至半山腰,瀑布劈崖飛瀉而下,分上、下二瀑,上瀑高約30米,如銀河之水傾瀉倒懸,稱“龍潭”,龍潭潭巔有龍角、龍口、龍鬚等,潭水碧波凝翠,清澈可鑑。自潭而下為下瀑,高約20米,垂直而下,沿溪澗鳴珮而入城頭水庫。龍門山澗中有烏龜巖,雲龍巖、天鵝孵卵等景目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龍門書院  原址在樹塢坑山壠,大龍門之口。書院為大明開國文臣之首宋濂所建。宋濂乃元朝翰林待制柳貫之學生。因仰慕梅溪文風之鼎盛,龍城山水之清麗,為仿效恩師柳貫在烏蜀山石室授徒傳道,並紀念恩師教誨之恩,特選在象徵“魚躍龍門”的龍門山創建龍門書院。

     通洲橋  在梅江鎮西塔山村梅溪上,昔為金華、義烏、浦江、建德與蘭溪五縣間交通要道。乾隆二十三年(1758)建為石橋,道光三年(1823)重修,始建水榭。光緒年間又重修。今橋長80米,寬4米,六墩五洞,墩高8米,青石橋面,石欄高1米。
    通洲橋造型獨特,匠心獨運,“上建七椽之水榭,風雨堪遮,下臨百尺之長波,淺深無慮”。橋中設有神龕,供往來官員和行人祭祀之用。兩端橋門翼角起翹,雕樑畫棟,古樸典雅。通洲橋橫跨碧水,背倚青山,草木葱蘢,古樟參天。橋頭小山名曰“掛鐘尖”,山頂築有“文昌閣”。橋閣上下呼應,交相輝映,猶如一幅精美恬靜的工筆畫,令人賞心悦目。 

    現代著名作家愛國人士曹聚仁(1900-1972)《夜半過金華感懷》一詩曾憶及通洲橋之景,詩云:“夢迴夜半是金華,默對北山苦憶家。竹葉潭深留舊網,掛鐘尖外送飛霞。橋頭一覺黃粱夢,叱石非羊世事麻。只有梅溪流不盡,古樟叢柳亂歸鴉。”

曹聚仁故里(梅溪源·龍門山·轉輪巖·通洲橋)梅江鎮,古名通化鄉,為現代著名作家、名記者、愛國人士曹聚仁故里。梅江鎮地處金、蘭、浦、義四縣交界處,與建德縣界也相距甚近。

蘭溪 曹聚仁故里週邊景點地圖
查看蘭溪的詳細天氣曹聚仁故里天氣預報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曹聚仁故里全年天氣概況
  • 日均最高氣温(℃)
  • 日均最低氣温(℃)
  • 平均降水總量(mm)
  • 平均降水天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