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島橫亙於煙台市區北部的海面上,又稱芝罘山,主峯高298米,東西長約9公里。它三面環海一徑南通,為我國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陸連島。芝罘島陽坡蒼翠欲滴,風景如畫,背面怪石嶙峋,崖壁陡峭,象怒目的金剛,所以芝罘山又有老爺山的俗稱。從整個地形看,芝罘島是煙台港灣的一道天然的防波堤,宛若一棵靈芝草,生長在碧波萬頃的黃海之中。
芝罘島的景色是迷人的。在山後澎湃的浪濤中,有一塊怪石形似老婆婆盤坐在水中,人稱“婆婆石”;與其相對的海面上矗立着一塊礁石酷似漁翁,人稱它為“公公石”,民間傳説他倆是“一對兒”,可惜這位“石公公”受不住日潮夜汐的衝擊,早已“遺恨九泉”了,只剩下那孤零零的“老婆婆”還象在等候着什麼,成為芝罘島上的一大景觀。“石門春波”一景也是迷人的。那海浪回湧於石礁洞口,激流騰旋,濤聲如雷,給人以驚絕之感。“芝罘日出”景象更是耀眼生輝。當朝陽從萬頃波濤中噴薄而出,放眼顧盼,但見碧海耀金,絢麗多姿;危巖披霞。五光十色,景象極為壯觀。在芝罘島的海面上,偶爾還會出現“海市蜃樓”奇景,那虛幻的亭台樓閣,縹緲的田疇農舍,使人有羽化登仙之感。
早在春秋時代,芝罘島就是個有名的地方。齊景公曾來此遊覽,欣賞這裏的景色;山巔有齊康公的墳墓;秦皇漢武都登臨過芝罘,那時這座“與大陸握手的島嶼”,已經顯露出它的獨特魅力了。
芝罘島的美不僅在於它的景緻,還在於它的位置。據史料記載,這裏自古就是個天然良港;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轉附(芝罘)就與碣石、句章、琅玡、會稽被稱為五大港口;漢晉時代成為我國北方最大口岸;唐以後芝罘一直屬於我國重要海口;煙台開埠以後芝罘與海外的交往更加頻繁。難怪有些外國人至今只知有芝罘而不知有煙台了。島上峯巒疊嶂,懸崖峭壁,怪石嶙峋,島上海蝕崖、海蝕礁姿態奇特。
交通可在煙台市火車站、碼頭乘6路公交車到島東口,也可在同一地點乘26路公交車可到島西口
參見芝罘島旅遊線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