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围位于乐业县同乐镇刷把村的北边,属红水河南端的干热河谷地带,经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专家和岩溶洞穴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大石围的地下原始森林面积为世界第一,深度约为613米,居世界同类大型岩容漏斗第二,长约为600米,宽约为420米,其容积的0.8亿立方米,也处于世界第二位,有世界“岩溶圣地”之美称。
此处集独特奇绝的溶洞、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于一体的垂直竖井,形成天然的洞底有洞,洞中有河的景观。地下暗河河流湍急,且冷热相交汇,洞中石笋挺拔丛生,石柱峭然擎天,石帘晶莹透亮,石瀑到处都有,造型组合不凡。
大石围是整个天坑群中最具震撼力的景点,景观可分为不同的几大观赏内容:
洞外观光。站在高高的观光台上,眺望堪称世界岩容之首的喀斯特漏斗,其气势宏伟,场面壮观;站在大石围西峰,眺望山峦起伏群峰连绵的远景,可感受大自然之神奇。
坑底森林观光。步入独特、神秘的地下原始森林奇景之中,珍稀的花草,罕见的鸟兽,翠绿的树木,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
观赏探险地下河。大石围底部深处有纵横交错的地下河流,有姿态万千,神态各异的洞穴钟乳石,也有鱼、蟹等丰富的地下水族,是世间难得一见的洞中美景。
岩溶洞穴观光。溶洞群中那些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玲珑剔透的各种类型的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件件都是巧夺天工的精美艺术品,每个洞都有不同的景观。
天坑的形成:
天坑,地理地貌上命名为“喀斯特漏斗”,当地人称为“石围群”。关于天坑的形成,众说纷纭,最多的说法是天上陨石砸下而成。
随着对大石围天坑的科考,这一层神秘的面纱终于被揭掉,科学地讲,天坑的形成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乐业地区是大面积的碳酸盐岩,符合“岩体必须是可溶的”这一天坑形成的基本条件;第二、乐业附近的地质构造是很少见的“S”形旋扭构造,而乐业天坑群正处在“S”形旋扭构造的中部,这种特殊的构造,使岩层产生了深度很大的张性裂隙;第三、乐业充沛的降雨,是形成天坑的最活跃因素,雨水沿裂隙溶蚀岩体,形成地下水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下河,由于地下水长时间对岩层的不断侵蚀、搬运,逐淅形成巨大的地下空洞,地壳运动时,整个岩层垂直塌陷;第四、乐业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受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互相挤压抬升的造山运动的影响,地表不断往上升,而地下河系统不断向下侵蚀,才会使天坑越来越深。
提醒:到大石围的最佳时间是夏季,乐业很凉爽,夏天去不会很热。冬天探险地下河、进岩洞可能会感觉很冷。在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景区可领略到世界“天坑”溶洞博物馆和“国际洞穴探险基地”的雄浑和壮观以及“国家地质遗址”和“世界自然遗产”的独特魅力。
乐业天坑群,分布在方圆不到2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里,24个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坑与坑之间有溶洞相连,非常罕见,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坑群”,被誉为“中华一绝”。
当地人将天坑也称为“石围”。大石围天坑是天坑群中最具震撼力的景点,它的周边村屯又有独特奇绝的百洞、神木、苏家坑、邓家坨、甲蒙、燕子、盖帽、黄猄、风岩、大坨、穿洞等20多个石围,其中以黄猄天坑、穿洞天坑最为有名。
天坑群的周边,还有冒气洞、马蜂洞、琢木当上洞、下洞、熊家东洞、西洞等30多个溶洞景点及配套的人文景观红七、红八军会师旧址和古老的造纸作坊,这儿已成为了许多考古学家、动植物专家、探险家和旅游爱好者寻幽探险的好地方。
到乐业大石围天坑,不用住乐业县城,可直接到天坑边的火卖村住宿,那里的少数民族木阁楼蛮有特色,且价格便宜。还提供农家饭菜,可品尝到乐业当地美食:野菜、河鱼,最好吃的是河水煮活鱼。
交通在乐业县旅游局有专车接送到天坑。
门票9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