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塔是隋代第二批建的53座舍利塔之一,重修於宋,但塔基還是隋代的。興隆塔因興隆寺而得名,寺早已毀壞,唯塔存留至今。目前所看到的興隆塔是北宋嘉祐八年(1063)時興建,距今已近千年。這座古塔為磚木結構,造型奇異,共13層,高54米,為八角樓閣式空芯磚塔,磚疊澀檐,有簡單斗拱。下部7層規格與同類磚塔近似,層層設台階踏步,層間設迴廊,形成2米寬的陽台,台週設有石雕欄杆。上6層急劇縮小,形成“塔上塔”,為全國罕見。
塔底主要出土文物包括鎏金銀棺、金瓶、琉璃瓶、佛牙、舍利和金屬鑄幣等。銀棺通體鎏金,長47釐米、寬20釐米、高25釐米,四週設有圍欄。銀棺左右兩側為釋迦牟尼涅場景,四週為眾弟子護法場面,神情各異,其餘部位有佛、弟子、菩薩等。雖然左右兩側表現的主題一樣,但在人物造型、衣飾、神態方面卻完全不同。金瓶是裝舍利的容器,通高13釐米,呈瓜稜狀,蓋頂端坐一尊弟子像,內盛舍利48顆。
交通興隆塔就在兗州市博物館的後院內,可同博物館一起參觀。位於市中心的文化東路上。
門票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8:30-11:00,14: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