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西桂林市龙胜县和平乡东部龙脊景区内,321国道桂林至龙胜段转和平至平安公路可达,距桂林市区95千米,1990年开辟成龙脊景区游览观赏村寨,是体验壮族民俗风情的旅游村寨。
平安壮寨建于清末民初,是龙脊景区观光的核心村寨。壮族聚居,保留着别致的壮族服饰和古朴的生活习俗。寨内保持传统的麻栏式三层木楼,是桂北地区典型的高脚干栏式建筑。四周为梯田和生态林,环境幽雅,四季气候温和。境内梯田最高海拨880米,最低海拨380米,垂直高差500米。共有大小各异的梯田15862块,最大的梯田只有0.62亩,最小的梯田只能插3株禾苗。梯田如链似带,从山脚一直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春如层层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群龙戏水,是旅游者、摄影家、艺术家们竞相光顾的地方。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较为完备,旅游吃、住、行较为方便,目前有民居旅馆80多家。主要有两个观景点:七星伴月观景点和九龙五虎、二龙抢珠观景点。土特产有龙脊四宝:龙脊辣椒、龙脊香糯、龙脊水酒、龙脊茶叶等。
水月洞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 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 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 “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 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 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 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 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 一悬于天, 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朝阳亭
在像鼻山水月洞内,始建于宋,亭已早废,但远在800多年前,围绕水月洞的命名,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原来,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不久再度重游, 一高兴题诗作序,因洞口东向,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该在水月洞北壁。其后, 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见,恢复了原名,写下《复水月洞铭》,并镌在洞的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