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筆下多次出現過的咸亨酒店,上海都已開了兩家分號。但要尋根問底,還是要到紹興市魯迅路44號上的“咸亨”發祥地去看看。
“咸亨”二字源出於《易經·坤卦》: “品物咸亨”。“鹹”,意為全、都;“亨”,即亨通,可見這命名的大吉大利。
咸亨酒店原為魯迅的週氏本家堂叔仁房的週仲翔等人於清光緒甲午年(1894年)合夥開設,與魯迅故家只隔一條石板路。在“無處不酒家”的紹興,這裏也算得上最富有代表性的:黑瓦白牆,店外臨街的牆上書有斗大的“酒”字。
交通
店內有一個緊靠街面並與之平行的曲尺形櫃枱,上置木柵,中間擺着下酒的菜餚“過酒坯”。與街面垂直的櫃枱主要用來做買賣,也可供“短衣幫”站着喝酒。
這櫃枱靠店堂裏面的一端豎有青龍牌,書“太白遺風”四字。櫃枱內備有熱水,可隨時温酒。櫃枱前的堂裏是黑漆的木桌椅。
店堂內掛有一幅國畫,題款曰:“魚米之鄉紹興遊,文豪筆下咸亨酒。勝似春光今日裏,賞菊沽酒茴香豆。”堂口的一幅對聯是作家李準撰寫的:“小店名氣大,老酒醉人多。”
店門外的空地上有真人大小的孔乙己塑像,長衫襤褸,瘦骨嶙峋,一碗水酒一碟茴香豆,惟妙惟肖。到這裏來品嚐紹興地方菜,酒足飯飽之後別忘了與他合張影。
今天的咸亨酒店和魯迅時代已經大有不同。在這間小小的、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咸亨酒店四週,呼啦冒出了許多以咸亨、孔乙己、魯迅、樹人命名的酒店、商務中心等,黴乾菜、茴香豆、紹興酒、烏氈帽應有盡有。
來這裏做生意的三輪車伕不少都穿着布衫、戴着烏氈帽,真是時光倒流,商機無限。
小貼士:在“咸亨酒店”,如果你選擇其中工薪階層吃的那種,人均消費也不過20-30元,就能吃得很舒服了。推薦臭豆腐、茴香豆、鹽水花生、乾菜燜肉,絕對正宗。魯迅路44號。紹興火車站坐2、4路公交車到魯迅路口站下車,紹興客運中心(走100米到市人民醫院站)坐9路到魯迅路口站下,8、88、13、15、315、317、318、319路到魯迅故里站下。離魯迅故里景區2分鐘路程,位於故里的西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