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站法國韋利濟地圖來源於Google地圖,法國韋利濟旅遊地圖中文版,是您出行旅遊的好幫手。
韋利濟的介紹
①法國東北部小城市,歐洲要塞 位於默茲河畔。地處丘陵環繞的谷地,西距巴黎225千米,東距梅斯58千米,有巴黎鑰匙地圖(15張)之稱。古代為高盧城堡。843年查理大帝的3個孫子曾在此訂立瓜分查理曼帝國的《凡爾登條約》,建立東、中、西法蘭克王國,形成德、意、法三國的雛形。其後,凡爾登歸屬多變。1648年歸屬法國後,於週圍險要處陸續修建一系列炮臺,遂成為要塞。此後,成為普、法兩國爭戰之地。1792年被奧、普聯軍攻佔。普法戰爭中再次被普軍佔領,直至187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6年德國發動凡爾登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凡爾登是馬奇諾防線上重點要塞之一,1940年6月被德軍佔領,1944年8月為法國收復。戰後,幾經重建,為旅遊勝地。②加拿大魁北克省南部城市 在聖勞倫斯河畔、蒙特利爾島上,蒙特利爾的正南,兩城互相鄰接。人口6.1萬(1981)。講法語、英語者各半。建於1912年。主要是個住宅城市。工業以服裝、金屬加工為主。有兩所大的公立醫院,其中一所對醫治精神病有特種設備。凡爾登條約 凡爾登條約:帝國三分圖 法:Le traité de Verdun;英:Treaty of Verdun。
分割法蘭克人的查理曼帝國的條約。這一條約是查理曼帝國瓦解的第一階段,預示近代西歐國家的形成。皇帝虔誠者路易一世(查理大帝之子)曾經安排由第一個妻子所生的三個兒子繼承產業,但從829年起,他又想把大部分領地分給第二個妻子所生的小兒子(即日後的禿頭查理二世),從而引起長子的數次造反。840年路易一世死後,爆發了公開的戰爭。路易的第三子日耳曼路易聯合查理攻擊長兄――皇帝洛泰爾一世。洛泰爾在豐特努瓦敗北求和。843年8月,在凡爾登達成協議,洛泰爾仍保持帝號,獲得中法蘭西亞,即包括今比利時、荷蘭、德國西部、法國東部、瑞士和義大利大部的一個狹長地帶。日耳曼路易獲得東法蘭西亞,即萊茵河以東的地區。查理獲得西法蘭西亞,即今法國的大半部分。凡爾登戰役 Verdun,Battle of
凡爾登戰役。1916年,德意志帝國決定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圖打敗法國。德軍統帥部選擇法國的凡爾登要塞作為進攻目標。凡爾登是協約國軍防線的突出部,對德軍深入法國、比利時有很大威脅,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強固據點和法軍陣線的樞紐。1916年2月21日,德軍集中前線所有大炮對凡爾登附近狹窄的三角地帶連續轟擊10多個小時,將這一小塊地區的森林、山頭、戰壕夷為平地,隨後以6個師兵力向前推進。法軍總司令霞飛增派援軍,任命H.P.貝當為凡爾登地區司令,組織法軍拼死抵抗。雙方出動飛機進行空戰和轟炸對方的機場與補給線。德軍首次使用光氣窒息彈,殺傷大量法軍並造成恐慌,但未能取勝。 1916年4月,德軍集中力量向凡爾登西北處高地發起進攻。法軍也集中大量炮兵進行反擊。交戰雙方的傷亡人數在不斷增加,達到了16萬人。德軍的一個祕密彈藥庫被法軍炮火所摧毀,德軍的巨型火炮因為沒有了彈藥成為一堆廢鐵。但是,德軍仍沒有放棄對凡爾登的攻擊。
1916年5月,凡爾登戰場上打的是消耗戰、疲勞戰。6月7日,德軍對凡爾登發起最後一次進攻。德軍為了迅速攻下凡爾登,使用了光氣毒氣彈,突破了法軍的第3道防線,推進到凡爾登附近炮臺處。法軍沉著應戰,擊退德軍進攻。7月1日,由於英國提前發動索姆河戰役,牽制了德軍,減輕了凡爾登戰場壓力,法軍乘機反攻,奪回被德軍佔領的陣地和炮臺。從此,德軍由主動轉為被動,被迫步步後撤。
法英聯軍於6月底至11月中在索姆河一帶對德軍陣地發動強大攻勢,英軍首次使用新發明的36輛坦克,德軍頑強抵抗,守住了防線。10~12月,法軍在凡爾登調集部隊,開始反攻,奪回大部分失地。
12月25日,法軍組織了大規模反擊,德軍受不住了,絕望地撤離了凡爾登。在10個月交戰中,雙方共投入200萬兵力,發射了4000萬發炮彈,傷亡人數近百萬,創造了戰爭史記錄,使凡爾登成了駭人聽聞的“絞肉機”和“人間地獄”。
德軍戰略進攻終於失敗。戰役結束後德皇威廉二世撤銷法金漢的總參謀長職務,改任興登堡為總參謀長,魯登道夫為其副手。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共投入近100萬人,雙方損失70多萬人。由於傷亡慘重,凡爾登戰場被稱為“絞肉機”、“屠宰場”和“地獄”。這次決定性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意志帝國從此逐步走向最後失敗。補充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和法軍於1916年2~12月在法國凡爾登築壘地域進行的戰役。
戰役企圖和兵力部署1916年初,德軍統帥部計劃在東線進行防禦,集中兵力對西線法軍的凡爾登突出部實施突擊,以牽制和消耗法軍主力,迫使法國投降。受領進攻任務的部隊是德國皇太子威廉指揮的第5集團軍(轄7個軍共18個師,1200餘門火炮、約170架飛機;後增至50個師,約佔西線德軍總兵力的1/2)。其部署是:第7、第18、第3軍(6個半師,879門火炮、202門迫擊炮)在孔桑瓦至奧恩河15公里寬正面上實施主要突擊,第5軍掩護其左翼;第15軍在奧恩河以南6公里處實施輔助突擊,第6軍在默茲河西岸採取牽制行動。在主突方向上,德軍步兵比法軍步兵多兩倍,炮兵多3.5倍。為達成戰役突然性,德軍於同年1月在西線實施一系列佯動。凡爾登距法德邊境50公里左右,是法國首都巴黎的東北門戶,為雙方必爭之地。法軍凡爾登築壘地域橫跨默茲河兩岸,正面寬112公里,縱深15~18公里;有四道防禦陣地,前三道為野戰防禦陣地,第4道是由要塞永備工事和兩個築壘地帶構成的堅固陣地,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法第3集團軍(轄11個師,630餘門火炮,由F.埃爾將軍指揮;後增至69個師,約佔法軍總兵力的2/3)5個師防守凡爾登以北地區,3個師防守凡爾登以東和東南地區,另3個師作為預備隊配置在凡爾登以南默茲河西岸地區。
戰役經過2月21日7時15分,德軍開始炮火準備。為隱蔽主突方向,德軍炮兵在寬40公里的正面上同時實施炮擊,航空兵首次對法軍陣地實施轟炸,摧毀部分防禦陣地,並殺傷大量有生力量。16時45分,德軍步兵發起衝擊,當日佔領第一道防禦陣地。在以後四天中,又先後攻佔第二、第三道防禦陣地,向前推進5公里,佔領重要支撐點杜奧蒙堡。2月25日,法軍統帥部任命第2集團軍司令H.P.貝當為凡爾登前線指揮官(5月1日起由R.-G.尼韋勒繼任),並調集一切可以動用的部隊,決心在凡爾登地區與德軍決戰。26日,貝當下令奪回杜奧蒙堡。法軍經四天激戰,損失慘重,未果。自2月27日起,法軍利用唯一與後方保持聯繫的巴勒迪克―凡爾登公路(又稱“聖路”),源源不斷地向凡爾登調運部隊和物資,一週內組織3900輛卡車,運送人員19萬、物資2.5萬噸。這是戰史上首次大規模汽車運輸。法軍大批援軍及時投入戰鬥,加強了縱深防禦,對戰役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至月底,德軍彈藥消耗很大,且戰略預備隊未及時趕到,攻擊力銳減,從而喪失了突破法軍防線的時機。主突方向轉移到默茲河西岸 3月5日起,德軍擴大進攻正面並將主突方向轉移到默茲河西岸,企圖攻佔304高地和295高地,解除西岸法軍炮兵的威脅,並從西面包圍凡爾登;同時繼續加強東岸的攻勢,由急促攻擊改為穩步進攻,但遭法軍頑強抵抗,付出巨大傷亡後僅攻佔幾個小據點。4~5月間,德軍集中兵力兵器包括使用噴火器、窒息性毒氣和轟炸機,對西岸法軍實施重點突擊,但步兵進抵304高地和295高地一線後,遭法軍炮火猛烈反擊,5月底停止進攻。在東岸,法軍頻繁輪換作戰部隊,不斷實施反擊,與德軍反覆爭奪,遲滯德軍進攻。6月初,德軍再次發動大規模攻勢,經七天激戰切斷沃堡與法軍其他陣地的聯繫,迫使沃堡守軍於7日投降。6月下旬,德軍首次使用光氣窒息毒氣彈和催淚彈猛攻蘇維耶堡,在4公里寬的正面上發射11萬發毒氣彈,給法軍造成重大傷亡,一度進抵距凡爾登不足3公里處,但終被擊退。索姆河戰役開始後 俄軍1916年夏季進攻戰役和西線索姆河戰役開始後,德軍在凡爾登方向未再投入新的兵力,爾後的進攻行動只是為了牽制當面法軍。經數月苦戰,德軍雖在凡爾登以北、以東地區楔入法軍防線7~10公里,但未能達成戰役突破。8月29日,E.v0n法爾肯海恩被免職,P.von興登堡元帥接任德軍總參謀長。9月2日,德皇批准停止進攻。10月24日,法軍發起大規模反攻,於11月初收復杜奧蒙堡和沃堡。12月15~18日,法軍再次發動反攻,基本收復被德軍攻佔的陣地。戰役至此結束。損失 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參戰兵力眾多、傷亡慘重。法軍損失54.3萬人,德軍損失43.3萬人,故此役有“絞肉機”、“屠宰場”和“地獄”之稱。戰役中,法軍野戰工事與永備工事相結合組織防禦的經驗,成為大戰後各國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據。
在這場戰役中雙方都用了當時的先進武器,比如法國使用了大口徑跑巨炮,德軍使用了噴火器和毒氣彈,對一戰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