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塔》的故事源於同裏,故事主人公方卿見姑,翠娥贈塔,陳王道嫁女的史實在同裏源遠相傳。故同裏設此景點,並稱為“珍珠塔”。
整個景點現僅存陳翠娥書樓部分遺蹟。同裏鎮從去年開始投入2000多萬元修復這一景點,家喻户曉的千古絕唱將在同裏流傳,流向遠方……
古時,陳家牌樓位於同裏鎮北的富觀橋與永安橋之間,是明萬曆八年(1580年)南京道監察御史陳王道死後,朝庭為表彰其為官清正、政績卓著而旌表之。牌樓三個門面大小,用四根直徑尺許的方形石柱拔地聳立。牌坊上方為楠木結構,坊上飛檐翹角,正中額扁上刻着“清朝侍御”四個大字,下面額板上縷刻:“大明萬曆庚辰為南京道監察御史陳王道立”。在許多木架上還雕刻了各種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牌樓後是陳王道的故居,內有陳氏家祠、孚寄堂和陳彩娥書樓等。牌坊前還有一對大青石獅子,十分威嚴。
陳王道:
據《同裏志》記載,陳王道(公元1526——1576年),字盂甫,一字敬所,號浩庵,為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進士,授靳縣知縣,又補陽信,皆以才能廉慎著兩邑,後為邵武守,擢南京監察御史。相傳南都貢院的號房,向蔽以蘆蓆,值風雨如露,土子不堪,他奏請易之以瓦,故深受士子愛戴。據説他元配夫人死後,續妻方氏。民間傳説的《珍珠塔》,説的就是陳王道嫁女的故事。
《珍珠塔》劇情:
著名的傳統錫劇《珍珠塔》就源於此故事。主要寫的是方卿和陳翠娥之間的愛情故事。
故事摘要:河南方家世代做官。因被參,滿門抄封流貶。方卿千里投奔襄陽,向姑母方朵花告借求助。孰料姑母勢利,見方卿落魄冷言諷嘲:若能得中高官,願頭頂香盤,跪接方卿。方卿憤而離去。表姐翠娥賢淑善良,假託點心,將珍珠塔暗贈於方。姑爹陳培德深明大意,驅馬追至九鬆亭,將女兒許配方卿。黃州道上,方卿遇盜,珠塔被劫。陳翠娥悉知方卿遇險,遂一病不起,陳培德情急之下,假造方卿書信,慰撫女兒。三年後,方卿得中狀元,官封七省巡按,喬裝改辦重來襄陽,唱曲道情試探姑母,望其幡然醒悟。不料姑母本性難移,終於自食其果,羞慚地頭頂香盤跪接方卿。方卿感慨扶起姑母,以香盤鑑戒,昭示後人傳頌關愛,姑侄間冰釋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