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詩歌館主體分三個展廳。一展廳為艾青的生平及主要著作,詳細記述了艾青的出生及成長過程;二展廳記敍了艾青的晚年,各國領導人及文藝界著名人士對艾青的評價;三展廳是許多藝術家對艾青懷念的珍貴文筆、書畫。
艾青生平:1910年陰曆2月17日,艾青出生在浙江省金華與義烏的鄰接處,一個名叫“畈田蔣”的小村莊。原名蔣正涵,字養源,號海澄,由於算命先生説“克父母”,所以被送去了大堰河家,也就有了艾青著名的抒情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
青年時代的艾青對繪畫、剪紙格外有興趣,1929年去了巴黎,1932年回國,由於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被判刑6年。1935年,艾青提前出獄,投身於抗日的先進分子之列,1945年到達張家口。50年代,艾青訪問了蘇聯、智利等很多國家,並於1956年與高瑛同志結婚。但於1957年被錯誤地劃為“右派分子”,1958年發配去了北大荒,1959年來到新疆,直到1978年才正式平反。艾青在石河子居住了長達15年之久。
艾青詩歌館於1994年規劃投資,建築工程於1995年正式實施,總投資350萬元,建築面積約10畝,館內使用面積達2484平方米,於1998年11月正式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