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殿是進山門第一殿,磚木結構,硃紅油漆。殿前庭院中,有一古羅漢松,枝幹盤曲,古樸蒼勁,為玉琳國師手植。
天王殿後,登石階36級就是韋馱殿。磚木結構,浮雕門窗。院內有清代所植的金桂、銀桂和枇杷等古樹名木。
雙清池在禪源寺東側青龍山下。週邊有古銀杏、柳衫、丹楓蔽日,綠竹垂楊飄逸,金桂玉蘭吐香,倒映山景如畫。
禪源寺位於昭明、旭日、翠微、陽和四峰之下,青龍、白虎兩山環抱,古木蒼龍,清溪環繞。
歷史:寺始建於明代(1425年),清康熙四年,玉琳國師於舊址增新葺舊,漸復叢林。全寺佔地四十餘畝,房舍五百餘間,全盛時有僧一千三百多人。雍正十一年,帝御書“禪源寺”額以賜寺。乾隆皇帝兩次南巡臨寺賜經。
咸豐十年寺遭兵燹,後數十年間營修不輟,然已不復舊觀。同治十五年,以韋馱菩薩禱雨靈應,帝御賜“福佑潛城”(潛城,清之於潛縣,今臨安市於潛鎮)額懸於寺中。1941年4月,禪源寺被日本侵略軍轟炸,部分房屋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