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鎮區最南端,是古鎮歷史上“南市曉煙”的原址,茶社初名“福安茶社”,建於清末。因陳去病、柳亞子在此商討成立“南社”之事,即被後人俗稱“南園茶社”。
茶社四開間門面,全部是傳統的磚木結構,門面是清代風格的木雕裝飾,上下兩層,總面積約400多平方米。
茶社別有一番風味,除了可以品嚐各種檔次的紅茶、綠茶、花茶外,還供應薰青豆、羅卜乾等各種茶點。樓下輔麪店堂設有帳房和泡水用的“老虎灶”;樓上還有一個“曲苑班”,茶客可聆聽幾段江南絲竹、宣卷、評彈、戲曲、小調等曲子。
店裏的服務員清一色明清服飾,沒有一個是窈窕淑女。茶社因與”南社“結下的不解之緣,在這裏品茶,與其説品味茶的清香,景的美麗,還不如説是品味茶社本身充滿的情趣以及它和同里人文歷史,乃至於和清末民初革命思想的水乳交融。
“南園茶社”的由來:
“南社”是辛亥革命時期蘇州一個很著名的進步文學團體,是由吳江陳去病、柳亞子等人發起於1909年11月,在虎丘“冷香閣”成立,社名“南社”以“反抗北庭”為宗旨的鼓吹反清革命的文學團體。南社在推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反對清王朝專制統治方面,起過積極作用。
1930年,陳去病從南京返回家鄉同裏以後,頤養天年,曾多次來到這家帶有紀念意義的茶社品茶,回味過去。福安茶社的老闆後受陳去病、柳亞子等思想家、革命家的影響,也同情、支持辛亥革命,和陳去病結下不解之緣,兩人在一次交談當中,陳去病向老闆試探性提議把福安茶社更名為“南園茶社”,去掉中間二字即為南社,意在紀念南社革命活動的想法,聽得老闆頻頻點。
因此,“南園茶社”是任何一個商人都不能輕易用“傾家蕩產”來換取。“福安”易名,與清末民初時期同裏的大名人陳去病有關。茶社的獨特環境,對於居住在茶社隔河東南的陳去病來講,是宣傳革命思想首選的理想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