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古鬆主幹略微扁平,高三米處枝幹分成三股,中間枝幹曲形向上,如鳳凰翹首;一股微曲平緩下伸,似鳳尾下襬;一股斜伸微翹,分兩翼、似綵鳳展翅。相傳此鬆已閲世一千四百餘載,為南北朝時期的神僧杯渡所植。
由鳳凰鬆往閔園方向步行,尼庵、古廟一座連一座,小巧玲瓏,或古色古香,或殿字輝煌。大致有勝鬢精舍、蓮花庵、大慈庵、光明茅蓬、祗園精舍、大願茅蓬、靜修茅蓬、慈修庵、慧居寺下院、九華蓮社等。
相關傳説:鳳凰古鬆有一段美麗的神話傳説。在遠古的一片平原上,住着一户一老九子八十九孫的人家。一天,女巫、海魔王征戰九兄弟,企圖吞沒平原。北斗七星公公在雲縫中看到,手持星光杖,前來助戰。霎時,雷鳴電閃,兩怪粉身碎骨,99座山峯聳入雲端,變成了名叫九子山的寶山。九子山長滿了金錢樹。唐開元年間,金喬覺在該山苦修時,還常從金錢樹上摘下一串串金錢,修建廟宇,廟宇建成後,香火甲於天下。在一個鰲魚張嘴的大旱之年,蓬萊島上飛來一隻金鳳凰,每天為金錢樹澆水,給朝山的香客送茶。一天凌晨,金鳳凰起飛擔水時,趕上佛祖布經法壇,金鳳凰被佛光照及,留下了展翅騰飛的永恆雄姿。九華山山有多高,水亦有多高。相傳該水就是金鳳凰從蓬萊島挑來澆金錢樹的仙水。
過接引庵,或從九華街乘車到閡園,下車步行幾百米,即有一座連一座的尼庵、古廟,小巧玲瓏,或古色古香,或殿字輝煌。經勝鬢精舍、蓮花庵、大慈庵、光明茅蓬、祗園精舍、大願茅蓬、靜修茅蓬、慈修庵、慧居寺下院、九華蓮社,即達著名的“鳳凰鬆”。
“鳳凰古鬆”:九華勝景之一。每當旭日東昇、晨霧初開,或者夕陽西墜、晚霞流金時分,鳳凰鬆越發育翠欲滴、色彩鮮明;當代著名畫家李可染,將它譽為“天下第一鬆”。
鳳凰鬆週邊有眾多旅社,約100元一晚,可自由選擇住宿。
交通從九華街乘車到閡園,下車步行幾百米,即達著名的鳳凰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