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41至1842年間,香港動植物公園的地段是曾作為香港總督的官邸,後改建為“香港植物公園”。香港日治時期,公園被日軍易名為“大正公園”,並興建香港神社。公園內的堅尼地銅像也被運往日本熔掉。戰後的1958年,原址改放英王喬治六世的銅像。而公園其後更擴建,更增鐵了不少動物,所以在1975年易名為“香港動植物公園”。
公園的東部(舊公園)建有已故英國皇帝喬治六世的全身銅像、兒童遊樂場、鳥舍、美洲虎籠、植物温室、噴泉平台花園。
公園的西部(新公園)則飼養哺乳類及爬行類動物以及“鎮園之寶”:美洲豹(美洲虎)。
公園有1,000多種植物,大部份產自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包括了香港本地及外國的主要品種,如松柏、無花果、棕櫚、桉樹、玉蘭、茶花、杜鵑及春羽等。秋季有楓樹及落羽鬆增添秋色。公園南部設有“藥用植物園”。
香港動植物公園是香港最早建立的公園,位於香港島中環雅賓利道,並被羅便臣道、己連拿利、上亞釐畢道及花園道等道路環繞,佔地5.6公頃。該公園的正門設在雅賓利道。
交通整個公園被花園道、羅便臣道、己連拿利及上亞釐畢道環繞。其中雅賓利道更把公園分為東西兩個獨立部份,依靠行人隧道連接兩部分。
門票噴泉平台花園:每天上午6時至下午10時
植物温室: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4時30分
其它部分:每天上午6時至下午7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