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數據中,請稍後鐵門關,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魏相爭,設關於此。”從三國時期到唐初的數百年間,鐵門關一直是武漢重要的軍事要塞,曾歷經多次攻守激戰。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漢陽建磚城後,鐵門關軍事作用日漸削弱,成為文化、經貿交流的一條重要通道。明代末年,鐵門關被毀,僅剩土基牆座,清初在殘存的土基上建關帝廟,民國初年因戰亂,鐵門關遺蹟連同廟宇一起成為廢墟。1990年12月,鐵門關復建。復建後的鐵門關,佔地面積為800平方米,通高為26米。關體牆面由紅沙石砌成,城牆內部結構為鋼筋水泥,關上城樓翹戧飛檐,翼角升騰,內陳《三國演義》中人物系列塑像故事,與濃厚的民族建築風格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