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寺,與包公園、逍遙津公園合稱為合肥三大名勝古蹟。建於教弩臺故址。教弩臺俗稱曹操點將臺,位於合肥老城區內、即逍遙津公園南面。
臺高5米多,佔地面積4000餘平方米。臺基壁峭,儼如城堡。東漢末年築此高臺,曹操曾四次到合肥在此臨陣指揮,“教強弩五百”,以狙擊東吳水師,故稱教弩臺,距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
明教寺始建於南北朝的南朝梁天監年間,原名鐵佛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興建百年後,毀於兵亂。隨著朝代的更迭,在多次的戰火中,明教寺屢經盛衰,到清代咸豐五年全部毀於戰火。現在的明教寺主體建築為光緒年間所建。
遊覽指南:
沿臺階進入前殿天王殿,殿東廂建有“三國文物陳列室”,陳列著當年魏、蜀、吳軍隊旗幟,戰場上使用過的刀槍劍戟,以及與教弩臺有關的強弓硬弩。
前殿與大雄寶殿之間是個雅緻的院落,古柏婆娑,三隻古雅樸拙的大香爐,青煙嫋嫋。繞過香爐便是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內供奉的五尊佛像,為明教寺鎮寺之寶,全部來自北京。殿內兩側為十八羅漢塑像,形態各異,神態逼真。大殿左側的大鐘為清道光年間鑄造,聲音悠揚清遠,撞擊時其音可傳遍老城,是寺裡不多的歷史文物之一。寶殿東面是臥佛殿,往後是地藏殿,東南角為寺內花園。
花園內高臺上古亭之內有古井和聽鬆閣兩處古蹟。此井在晉代得到整修,井欄週圍現尚存“泰始四年殿中司馬夏侯勝造”一行字,可推斷古井已有1700多年曆史。聽鬆閣舊址原為一土堆,傳說曹操曾站在此處操演水軍,後人便在此砌臺紀念,取名“聽鬆閣”,閣上題有“教弩鬆陰”四字,是聞名的古“廬陽八景”之一(詳見上面看點內容)。
另位於聽鬆閣西側的“歸西冢”,因葬有頗具神話色彩的一龜一雞而得名。
教弩鬆蔭:當時魏吳為爭奪合肥激戰11次,此處是古淝河和逍遙河交匯處,是兩軍對峙的前沿。魏將張遼屯兵臺上,教強弩手500人以阻擊吳軍。臺上有屋上井聽鬆閣兩處原始古蹟。屋上井以井口高於週圍居民居的屋頂而揚名,這口井是當時曹軍飲水的水源,水井壁上還有當時留下的文字。聽鬆閣是曹操觀察敵情、納涼休息之所,昔日這裡松木成陰,松濤陣陣,於是有“教弩鬆蔭”之譽,是古廬陽八景之一。登臨其上,可懷古之幽情。
教弩梵鍾:明教寺,聳立臺上,雄偉壯觀,顯示了我國佛教寺宇威嚴莊重的建築特色。寺內鐘鼓齊鳴,梵音繚繞,充滿了神奇的宗教色彩,曰:教弩梵鍾。
明教寺內食堂有臘八粥提供。
交通公交1、2、3、46、101、102、106、115、118、119、128、132、134、136、168路可達。
門票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