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資料館位於香港島西灣河鯉景道50號。樓高4層,總樓面面積7200平方米。大樓分為兩部分,每層均有半邊作為藏品室。而另一半則是展覽廳和電影院,及供參考用的資源中心。
資料館為香港市民推廣香港電影藝術,併為電影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大量資料。資料館目前收藏電影拷貝超過5600部,最早的是1898年美國愛迪生公司在香港拍攝的風光紀錄短片。館藏現存最早香港出品的故事片,為三、四十年代的作品,有《貂蟬》(1938/卜萬蒼導演),抗戰愛國名作《孤島天堂》(1939/蔡楚生導演)和《民族的吼聲》(1941/湯曉丹導演)等。
武俠片是香港電影的一大特色,源遠流長,名導演和明星輩出。胡金銓的作品意境高遠,如《忠烈圖》(1975)等,為武俠片開拓出提升精神層次的境界。
此外,館藏尚包括木偶粵劇片《芙蓉仙子》(1957)、潮劇片《李子長活畫》(1963)、廈語片《好夫妻》(1960)、香港首部彩色卡通故事片《老夫子》(1981)、紀錄片《慘痛的戰爭》(1980)等等,藉着儲存,儘可能全面地反映香港電影的面貌。
除了影片拷貝,館藏有關個別影片的原始資料,包括:劇照、戲橋、劇本、海報、唱片、影片特刊和合約文件等,均甚難得。此外,數據館尚存有實物藏品,例如蕭芳芳和週潤髮捐贈的獎座,關德興的雙刀、神鞭等,皆珍貴異常。
圖書館設有多個視聽間及視聽室。公眾人士須要申請“視聽資料觀賞證”方可使用視聽資料觀賞服務。
香港電影資料館為增加新一代對香港電影及歷史文化的興趣和認識,揀選了十多套電影,安排特別場放影予學生團體觀賞。凡在香港註冊的小學、中學、專上學院、大學均可申請。每張門票收費港幣10元。每場特別場須訂最少40張門票,最多為125張。
每月節目表
深度探索:
1996年,香港電影資料館已加入成為國際電影資料館聯盟(FIAF)成員,並與各國資料館交流及分享電影儲存和修復經驗。
香港電影資料館2001年1月啟用,但資料館早在1993年由當時的香港市政局籌備興建,開始蒐集和儲存香港電影拷貝及有關資料,例如海報及雜誌等。
交通香港西灣河鯉景道50號
地鐵西灣河站A出口。沿太安街往鯉景道步行約十分鐘。
門票開放時間
資料館,10:00-20:00,或是日電影完場後15分鐘。逢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及農曆年初一、二休息。聖誕前夕及農曆新年除夕開放至17:00
戲院,星期一至日12:00-20:00;或是日最後一場電影開場後15分鐘逢星期四休息。
圖書館,星期一至五(逢星期四休息):10:00-19:00星期六:10:00-17:00星期日及公眾假期:13:00-17:00
展覽廳,適用於有展覽舉行期間星期一至日(逢星期四休息):10: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