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觀象台建於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同時也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天文台。它以建築完整、儀器配套齊全、歷史悠久而聞名於世。古觀象台台體高約14米,台頂南北長20.4米,東西長23.9米。上設8架清制天文儀器。新中國成立後,古象台移交給北京天文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明正統初年到1929年止,古觀象台從事天文觀測近500年,是現存古觀象台中保持連續觀測最悠久的,它還以建築完整和儀器配套齊全,在國際上久負盛名。清制8架銅儀除了造型,花飾,工藝等方面具有中國的傳統外,在刻度,遊表,結構等方面,還反映了西歐文藝復興時代以後,大型天文儀器的進展和成就。它們是東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天象記事:北京古觀象台《中國古代天文學成就展》的《天象記事》部分主要介紹了我國古代天文學的一些主要歷史事件和觀測成就。例如:公元前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出土的彩陶天文圖案、公元8世紀的敦煌星圖、以及我國傳統的三垣二十八宿天區劃分等。同時,展覽還介紹了我國古代的一些天文研究成果:如對太陽黑子、哈雷彗星、以及超新星等的研究。展覽立足於給觀眾以中國古代天文知識的全面瞭解,並有相當數量的實例模型。
靈台儀象:北京古觀象台《中國古代天文學成就展》的《靈台儀象》部分主要對我國古代天文台的發展歷史和主要研究用儀器作了較為概括的介紹。展覽表現了從西漢天文遺址開始一直到北京古觀象台的中國天文研究機構發展歷程以及渾儀和簡儀等我國古代著名的天文觀測儀器。展覽深入淺出,運用了大量實例模型與照片,同時還展出了我台首創研製的銅製古代天文儀器比例模型。
交通地址:北京東城區東裱褙衚衕2號,乘1路公共汽車北京站下或乘地鐵到建國門。
門票門票10元(中小學生及持老年證者半價)。
開放時間9:00-16:30,夏季9:00-18:00。